网站banner

首页 \  项目动态 \ 从怀疑到相信——记寻甸气候智能型农业之路

从怀疑到相信——记寻甸气候智能型农业之路

来源:互满爱人与人中国时间:2016-06-14 00:00:00浏览:1214次

    气候智能型农业(Climate-Smart Agriculture)是最早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10年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用于描述一种能实现粮食安全、气候适应和减少排放“三赢”的新途径。气候智能型农业已经在非洲和一些东南亚国家付诸实施,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201511日,互满爱人与人中国在蓝月亮基金会的资助下,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正式启动了为期两年的“气候智能型农业”碳减排项目,项目通过农民互助小组的形式,总共覆盖2个行政村中的400家农户,倡导由由农户参与的社区主导的,以减少农业碳排放,加强土壤的碳储存能力,适应气候变化为目的的气候智能型农业,增加农户收入。项目实施以来,共建立了10个村民互助小组,通过这些小组,农民们可以组织购买种子,共同交流经验和共同营销来为他们的农产品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同时,农民们得到培训、学习了生产规划,以及从预算到生产到水土保持等多种新的技能。截止2015年底,共举行了93场培训,于当地座谈10余次, 363家农户从中受益,在碳减排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与此同时,该项目的效应已经显现,村民对项目的态度和热情也在慢慢的变好。

    项目开始之初,很多村民都对项目的效果持怀疑态度。2015年有80户农户参加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种植项目,然而,在这些农户中最终有一半由于还不太理解和相信这套技术,没有完全按技术要求种植,但是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效果开始显现出来,很多之前对项目表示怀疑的村民都开始认可了这项技术,表示以后要按照这套技术的要求种植水稻:”以前种水稻都一亩地需要七八个人从早忙到晚,现在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后,人力节省了一半,而且下午就能种完。“一开始他们都觉得我年轻,搞农业生产肯定不如他们这些老手,但是现在看到效果后,他们都表示要参加项目。”张敏惠说道,她是一个年轻的母亲,从2015年春季参加项目以来,如今已经是项目在她们村的农业指导员,带领和支持着村里的其他农户积极的参与到项目中来。

    互满爱寻甸的气候智能型农业项目实施以来,受到了参与群众的一致好评,很多参与项目的农户都表示,项目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在以前的农业生产中,因为劳动力有限,农户为了图方便,大量的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但增加了成本,也破坏了土壤和环境。现在参与项目的农户通过项目的培训和指导,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用量,据测算等同于减少了相当于43.49吨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真正做到了在减少农业投入的同时,提高了产出,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农户的环保意识,使得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培训一人、成功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让农户从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中获得实际的益处。

    农业不仅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不难发现,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要想妥善处理好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气候智能型农业项目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发展思路,通过互满爱人与人中国的气候智能型农业项目的开展,我们积累了许多数据和宝贵的实践经验,虽然气候智能型农业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它的好处日益显现,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农户理解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益处,加入到气候智能型农业之路中来。

精确定量栽培

玉米套种

气体采样

寻甸项目由蓝月亮基金会资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