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banner

首页 \  项目动态 \ 寻甸县“农民互助小组”项目主管采访纪实

寻甸县“农民互助小组”项目主管采访纪实

来源:互满爱人与人中国时间:2017-04-12 00:00:00浏览:1020次
    蓝月亮-互满爱寻甸气候智能型农业碳减排项目由蓝月亮基金会资助,在云南省寻甸彝族回族自治县实施,是互满爱中国实施的几个“农民互助小组”项目之一。从项目名称即可知道:项目在项目村的各个村小组动员农户参与项目,建立农民互助小组,并以农民互助小组为平台组织村民实施项目。项目于2015年1月1日启动,周期2年。气候智能型农业项目培训村民学习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策略,改进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碳的排放量,通过农作物种植多样化、套种和翻耕农作物杆桔提高土壤储碳能力,从而恢复土壤健康和本地生态环境,减少化肥使用量。旨在加强400名村民、本地政府机构和其他受益人的能力建设,提高可持续农业土地管理能力,提高农户农业生产力和家庭收入, 并探索村民进入碳市场的可行性。

预期今年会有好收成

水稻强化种植技术即减少碳排放量又可提高产量  

    寻甸“农民互助小组项目”主管向松骏讲述了项目是如何帮助村民增收,并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量:项目启动之初,项目团队就遇到了许多困难:村民难动员,很难让村民明白气候智能型农业的概念,但经过项目团队和不同专家(与互满爱合作开展项目)的培训,村民开始明白项目开展的目的,也学习到了新的农业生产技术。项目2015年启动,2016年就取得丰硕成果:培训村民农作物套种技术,提高土地的产出,(例如:开展玉米和豆子套种,在两行玉米之间种植豆子,既减少了玉米地里的杂草,每亩地还能多收获30多公斤豆子,增加收入200多元);培训村民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通过培育壮秧、扩行减苗、干湿交替灌溉等技术措施构建高质量的水稻群体,实现水稻的高产,2016年水稻产量比2014年增产33%。不得不提的是:我们面临不同的挑战,但在互满爱项目服务中心和各专家的指导下,终于克服困难。本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有效地测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法种植水稻的甲烷排放量测量需在田间地头的种植区域放置采样观测箱进行稻田排放甲烷气体采样,每周最少需采集十二个气体样品拿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开展稻田甲烷采样检测 

雨天也在开展采样检测

    项目也在不断总结改进采样检测的方法和,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CDM中心的谷建龙博士对项目的采样检测工作全程进行了技术指导,在专家的推荐下,在采样时,项目增加了气体采样袋开展采样,采集检测数据显示用“采样袋”采样运输的甲烷检测数据比玻璃管注射器运输的更为可靠。为使检测数据更可信,2016年,项目增加运送气体样品到北京的一家检测单位检测,检测工作由昆明和北京2家不同的试验室同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16年项目开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碳减排量为295.6tCO2e(相当于减少295.6吨CO2的排放量)。

“农民互助小组”会议进行讨论

村民对项目的评价:
村民黄志平如是说:很高兴项目教会我们水稻种植的好方法,项目还教会我们种植苕子作为绿肥来改良土壤,同时,项目还免费提供种子,培训我们种植技术。看到这么多的村民同胞一起参加水稻种植技术的培训,真感到欣慰。

 
项目由蓝月亮基金会和互满爱(波罗的海)资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捐赠方的观点或立场。
分享到: